コンテンツにスキップ
その他

東京晴空塔®的造型就誕生於此! 「雪橇造型」一覽無餘

東京スカイツリー®のかたちはここから生まれた!「そりのあるかたち」一挙公開

(上圖)雪橇造型-1(1978)東京都現代美術館 © Sumikawa Kiichi

一個值得參觀、觀賞和感受的藝術世界
File.25 橫濱美術館“澄川喜一:旋轉與轉動”
井上美雪(Magcal編輯部)

我喜歡抽象雕塑。
我總覺得繪畫“難以理解”,但三維物體能讓我思緒自由。我想這是因為我可以從360度任意角度欣賞它們,然後我會想:「太酷了!」…但這純粹是我個人的看法。
所以,從看到橫濱美術館「住川喜一:雪橇與移動」開幕海報的那一刻起,我就對它充滿了好奇。我被邀請去預展,於是就匆匆趕去。

序章中所展示的是錦帶橋的模型,據說這座橋是澄川創作的起點。毋庸置疑,它是一座橫跨山口縣岩國市錦川的木拱橋。
角川出生於島根縣,後來進入山口縣岩國工業學校學習機械工程,在那裡他邂逅了錦帶橋。角川並非唯一被這座橋的造型之美所吸引並反覆描繪的人,但真正讓他「與眾不同」的是,當他看到這座在1950年被颱風沖走後只剩下木石的橋樑時,他覺得「即使作為一件當代藝術裝置,它也是一座極具力量的建築」。
藝術家的感受力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左:Mr. K (1960) 右:Mr. S (1959) 藝術家收藏 © Sumikawa Kiichi

隅川後來進入東京藝術大學學習雕塑,在那裡他學會了透過造型進行具象表達。
縱觀他當時的作品,完全是「具象」的。此外,角川也參與過一些項目,例如應人類學家的要求,用骨骼復原古代人的面容,以及在警察科學研究所根據受害者遺體復原面容,所以感覺他彷彿置身於一個超越具體事物的“超現實”世界…


*左圖:MASK(1967)山口縣立美術館 右圖:MASK VI(1967年)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 ©Sumikawa Kiichi

1961年,他辭去東京藝術大學助教的工作後,他的作品發生了重大轉變!
他說自己受到了非洲面具和家鄉石見神樂面具的啟發,但很難相信它們是由同一個人製作的。既然叫“面具”,那應該和“臉”有共通之處,那麼它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呢?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在心裡吶喊:「它來了!!」它是如此強大、自由和美妙。

1967年,他回到東京藝術大學擔任雕塑系講師,開始使用石頭和金屬等材料進行創作,從那時起,他就一直使用各種各樣的材料進行創作。在外行人看來,他的作品是如此的多樣化,以至於看起來“無所不包”,所以你永遠不會厭倦看著它們。
石材與不銹鋼的碰撞將擴展到公共空間,包括戶外。

是的,Sumikawa先生是本世紀最大的公共建築東京晴空塔的設計總監。
不僅如此,它們似乎還在各處被日常使用,包括大岡川上的“一本橋”和“同慶橋”,以及鶴見川上的“鴨池橋”。
當然,實際的作品並沒有展出,但我被介紹面板迷住了,意識到這位藝術家與神奈川縣有著深厚的淵源。


* 雪橇造型 (1992) 島根美術館 © Sumikawa Kiichi

第四章的主題終於是「工匠的旋轉與轉動」。
天然木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彎曲變形,但隅川並沒有抗拒這種自然趨勢,而是將這些變化融入他的作品中。隅川創作的形態並非穩定感,而是自然流暢,帶有一種令人激動的「隨波逐流」感。它們彷彿隨著自然的節奏擺動,讓人目不轉睛。

日本擁有豐富的樹種,因此自古以來就致力於木製寺廟建築等傳統技術的研究。
「木材和人類一樣,擁有獨特的特性,觸摸它時,它會與你對話。我想聆聽那份聲音,雕刻出能夠充分展現木材的本質,例如木紋之美和自然色澤的『曲線』。」澄川說。

會場內也展出了木質材料。雖然作品本身嚴禁觸摸,但這些木材似乎可以觸摸,所以一定要感受一下它的質感。

角川先生40多年來一直追求“曲線造型”,其作品在展覽室裡排列的景象十分壯觀。
而在後牆的另一側,也就是最後的展室裡,則展出了澄川於2019年發布的最新作品。
凝重的張力與大自然的輕鬆感。
我希望您能親身體驗實際的工作,所以我不會發布任何圖像。

最後,讓我們來介紹一下Café Ogurayama的常規限定選單。
這次推出的「Sori to Mukuri Kinako Latte」(450日圓/不含稅)是一款以黃豆粉為基調,淋上華麗的「oiri」和抹茶花林糖,再配上金箔的拿鐵。這款與展覽會的時尚形象略有不同的可愛拿鐵,請務必品嚐。

此活動已結束。
《隅川喜一:迴轉與轉彎》
[日期及時間] 2月15日(週六)~5月24日(週日) 10:00~18:00(入場截止時間為17:30)
*5 月週五、週六開放至晚上 8:00(入場時間至晚上 7:30)
[地點] 橫濱美術館
[休息] 星期四
[費用] 成人:1,500日圓、大學生及高中生:900日圓、國中生:600日圓、小學生以下:免費
*2020 年 3 月 28 日星期六免費入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