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ンテンツにスキップ
その他

聽得真好!看得真好!在縣立音樂廳欣賞前川建築的現代主義風格

聴いてよし! 観てよし! 県立音楽堂で前川建築のモダニズムを堪能

一個值得參觀、觀賞和感受的藝術世界
File.17 音樂廳前川建築之旅
井上美雪(Magcal編輯部)

神奈川縣立音樂堂,俗稱「木之堂」。
我相信所有古典音樂愛好者都知道這首曲子,但最近的建築熱潮為它帶來了新的粉絲。
該建築由師承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日本著名建築師前川國男設計。
除了複雜性之外,它簡直時尚又酷!
當我聽說為紀念博物館開幕和重新開放65週年而舉辦「前川建築之旅」時,我趕緊去參觀了。

讓我們從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黃色框架的入口開始。
陽台牆採用空心磚砌成,與鄰近的縣立圖書館相同。這是一種功能性設計,但音樂廳也選擇這種設計是為了保持設計的統一性。更多詳情,請參閱去年的報告。
*點此查看圖書館建築參觀報告>>

前川對色彩的熱愛在入口處便一覽無遺。他對色彩的熱愛如此強烈,他曾說過:“如果我沒成為建築師,我想成為一名畫家。”
雖然空間不大,但鮮豔、充滿衝擊力的色彩讓人心情愉悅,或許是音樂廳入口的合適設計。

明亮開放的門廳給人一種前川建築的感覺。
那些整齊聳立的柱子雖然由混凝土製成,卻散發著一種莊重典雅的氣質。仔細觀察,還能看到木紋,顯然是因為混凝土是手工攪拌後澆築在木框架上的。回想起來,這似乎是一種非常模擬的施工方法,但當時的混凝土顯然比現代混凝土更堅固、更美觀。
地板採用一種稱為水磨石(拋光人造石)的材料製成,也具有手工製作的感覺,但即使過了 65 年,也沒有任何變質的跡象。

音樂廳自去年以來歷經一年兩個月的翻修,以「恢復65年前的面貌」為理念,現已完美復原。因此,照明設備與最初建造時相同。不過,光源已改為LED,環保意識也絲毫不減。
順便說一下,天花板之所以像樓梯一樣凹凸不平,是因為觀眾席就在天花板的正上方。為了配合二樓座位的坡度,天花板呈現平緩的階梯狀。

於是,我們就走進了大廳。
音樂廳的設計參考了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雖然規模不大,但從前排到後排的地板呈階梯狀,所以無論坐在哪個座位都能清楚地看到舞台。
根據負責音響設計的石川精工介紹,沒有二樓陽台等突出物在聲音共振上也有優勢。

正如“木廳”這個綽號所暗示的那樣,大廳裡的一切都是木製的,從舞台上的音板到觀眾席的牆壁和天花板。當然,波浪形的天花板也是木製的。
當時正值戰後不久,似乎除了木材之外很難找到其他選擇,但經過深思熟慮和獨創性,他們最終製作出了被世界各地音樂家譽為“東方最佳聲音”的聲音,令人難以置信。

也要注意二樓座位後面的牆壁!
帶孔的木板像屏風一樣彎曲。這也是為了防止不必要的迴音。這面牆也經過了徹底的清潔和重新粉刷,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高品質外觀。

我們還參觀了舞台後方的樂器儲藏室。為了保護這些精密的樂器,儲藏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始終保持恆定。換句話說,這裡是「音樂廳裡最舒適的地方」。

這是舞台後方的待機室。我很奇怪為什麼中間會有一根水泥柱子…?原來這個空間是後來加進去的。也就是說,他們把外面的柱子搬進來了。感覺很有手工的感覺。

我去過音樂廳很多次,但這或許是我第一次看到舞台佈幕。別問「有必要嗎?」 這背後有很深層的原因。
音樂廳是在戰後不久規劃建造的。當時議會中有人提出:“連吃飯都困難,建音樂廳還有什麼意義?”為了平息這種擔憂,方案被設定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公共大廳”,並配備了舞台幕布、投影屏幕等劇院設施。
不過,舞臺布也是前川設計的。看來這次是在原有素材的基礎上重新製作的,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近距離看看。

就像為圖書館設計座椅一樣,前川也設計了音樂廳所需的各種裝置,例如海報展示板。這些實用又現代的設計非常精美,你可能會想把它們做成微型模型,放在桌子上。

雖然我們忽略了,但樂譜架和演奏者坐的椅子也是前川設計的。椅子簡潔俐落,沒有多餘的元素,放在時尚的咖啡館裡會很搭。

最後,讓我們在顧客離開後回頭看看門廳。
我喜歡門廳,通常充滿著音樂會般的興奮和非凡的刺激感。
但我認為在沒有音樂會的日子裡待在安靜的音樂廳裡會很不錯。


帶我們參觀的志工團體Bridge秉承「享受」、「學習」和「連結」三大概念,組織建築導覽等活動,幫助人們了解當地的文化藝術。
非常感謝!

「音樂廳前川建築之旅」今後還會繼續舉辦。
這次我參加了全程課程(約60分鐘,參加費500日圓)。
該短期課程約 20 分鐘,無需提前註冊,免費參加,歡迎參加!
*詳情請瀏覽特設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