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佐尼很有趣! Ozoni 研究員 Hiroko Kasuya 和 Ozoni 節

您家裡吃哪一種奧佐尼?
我們的雜煮是用雞湯熬煮的,裡面有蘿蔔片和胡蘿蔔片。將年糕烤至微微焦黃,然後浸泡在雞湯裡。
我從小就熟悉這種味道,並認為「這就是煮飯的意義所在!」然而,在鎌倉舉辦的煮飯節上,我的想法很快就被顛覆了。
在那裡我遇到了各種我從未見過的雜煮,包括牡蠣雜煮、甜豆腐甜點雜煮,甚至還有裡面有麻糬的茶碗蒸煮!
當我站在那裡,驚嘆於市面上種類繁多的雜煮時,雜煮研究員、活動組織者之一雜煮谷株式會社的代表 Hiroko Kasuya 告訴我以下這些事情:
「即使在同一個城市或城鎮,(煮)的味道也各不相同。日本各地的家庭都認為自己煮的煮飯很普通。雖然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的煮飯味道都不一樣,但有時煮出來的味道卻完全不一樣。”
雜煮展現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我們採訪了粕屋,了解他對雜煮的熱愛以及這種飲食文化的魅力。
粕屋對雜煮的興趣始於初中時期,當時她因為父親工作調動而搬到了新潟縣上越市。在那之前,對她來說,「普通」的雜煮要么是牡蠣清湯,要么是香川縣出身的母親做的白味噌湯配甜豆沙麻糬。然而,當她被邀請到朋友家過新年時,她驚喜地發現,朋友請她吃的是一份棕色的雜煮,裡面填滿了蕨菜和蘿蔔。她了解到,「普通」的雜煮因地區和家庭而異。
即使步入職場,粕谷也始終無法忘記當時受到的影響。她原本是一名忙碌的中小企業顧問,但2009年,她考入了日本女子營養大學,學習營養學,並開始採訪人們關於雜煮(zoni)的事情。兩年前,她就一直住在九州。
「我現在在九州四處走動,接老太太們(笑)。我到處打招呼,說著‘不好意思’。你必須這樣做才能了解每個地區的煮飯。我認為對每個人來說,可能有很多事情是‘正常’的。”
在東京,「名取雜煮」是用高麗菜和雞肉做的。也就是小松菜和雞肉,但在神奈川縣的厚木和秦野等地,則會用白蘿蔔、芋頭、海苔和鰹魚碎。在魚類捕撈地區,他們不一定使用魚類,而是用白蘿蔔和芋頭等根莖類蔬菜,重視“腳踏實地”,這很有意思。

我在神奈川縣長大,但我們家的雜煮裡沒有海苔或鰹魚碎。對我來說「正常」的東西,如果離開神奈川縣稍遠一點,就不再「正常」了。
例如,即使只是看看年糕的形狀,就能發現各種各樣的故事。我在電視上看過,關原是年糕形狀由圓形變成方形的轉捩點。關原是各種飲食文化的轉捩點,人們普遍認為,關原以東的年糕是方形的,而城西的年糕則是圓形的。這是因為,隨著江戶幕府的誕生,江戶的人口增加,年糕的量產成為必要,將搗碎的年糕拉伸後一次性切開的製作方法成為了主流。
不過,鹿兒島的某些地區也使用方形麻糬。據說,這是因為島津在江戶長期居住,並將方形麻糬帶回鹿兒島而起源的。各種歷史交織在一起,與當地文化融合,造就了每個地區、每個家庭獨具特色的雜煮。

即使在同一地區,差異也如此巨大,所以很少有機會品嚐到來自不同地區的奧佐尼,這似乎有點可惜。對我來說,奧佐尼是我們過年時在家吃的,除了過年以外,我很少有機會吃它。所以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家做的奧佐尼才是「正常」的、普通的。
於是我問 Kasuya,“除了新年以外,還有機會吃雜煮嗎?”
「我覺得朝倉市的『蒸雜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實際上,在觀光協會的推動下,這一帶大約有10家餐廳全年供應蒸雜煮。它正在成為一種當地特色菜。這樣一來,來這裡旅遊的人們就能了解到它背後的文化。

因為餐廳裡沒有供應這種雜煮,所以外國遊客並不知道它的存在。我希望讓這些外國人也能品嚐它。可見,粕屋先生希望透過雜煮來弘揚保護日本文化。
粕屋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談到自己的未來計畫:
「從今年開始,我打算專注於美食教育,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開展一些結識新朋友的活動。與其獨自去接奶奶們,不如創建一個有趣的體系,讓當地人也能向奶奶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關於這種雜煮是如何在當地流行起來的,許多90多歲的老奶奶們都耳熟能詳,她們在煤氣普及之前就熟悉當地的文化。一個人不可能走遍全國各地。因此,他向我們表達了自己希望與當地人合作,將雜煮飲食文化的知識和訊息傳遞給下一代的願望。
由 Kasuya 協助策劃的首屆 Ozoni 節取得了巨大成功,當我到達時,六種口味中的兩種已經售罄。
陣容:
①北海道“雞湯雜煮”
②新潟縣“新發田佐尼”
3.茨城縣“常陸太田臟二”
④ 奈良郡“Kinako Zouni”
⑤廣島縣“牡蠣雜煮”
⑥福岡縣“朝倉蒸雜煮”
每道年糕的味道、湯底、配料,甚至年糕的形狀和軟硬度都各不相同,都非常美味。正如Kasuya先生所說,在旅途中享用年糕,一定會為你的旅行增添更多樂趣。
如果有第二次活動,我絕對願意再參加。
我揉了揉因為吃了太多 Zoni 而脹氣的肚子,決定回家後向祖母詢問我們家 Zoni 的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