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ンテンツにスキップ
音楽

音樂與魔術師的魔力:J.S.巴赫的《大提琴組曲》

音楽の魔法と魔術師たち J.S.バッハ「無伴奏チェロ組曲」

輕鬆享受音樂會生活
文件8 JS 巴赫大提琴組曲
森光三音樂作家)

1890年,13歲的卡薩爾斯在巴塞隆納的樂器商店裡發現了一本破舊的樂譜。當他翻閱這本鮮為人知的書時,音樂的魔力瞬間將他包圍,強烈而又溫柔。
重新發現傑作「大提琴組曲」。

我稍微誇大了這個故事,但巴勃羅·卡薩爾斯是一位音樂家,他認識到這本當時僅被視為“提高樂器演奏水平的練習曲”的歌曲集的藝術價值,並通過自己精彩的演奏讓世人知道了它。

《音樂之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創作的《全部 6 首大提琴組曲》。
共有六套組曲,每組組曲由六首樂曲組成,創作於約 300 年前。
幾乎沒有大提琴家不演奏這首曲子。事實上,每個大提琴家的終極夢想就是在天堂裡,在巴哈面前演奏這首曲子,得到他的讚譽。它常被稱為「大提琴的舊約」。
巴哈也過得很辛苦…

*JS巴赫(1685-1750)

這首歌經常被用作背景音樂,所以很多人應該都很熟悉。我想重點強調的是,它經常被用作現代舞的音樂。換句話說,前沿的感知力和觀眾需要300年前創作的音樂的力量。

即便如此,卡薩爾斯在1930年代錄製的巴赫作品依然精彩絕倫。巴赫非常嚴格,可以說是一位真理的探尋者。我真想至少體驗一次卡薩爾斯的現場演奏。這是我個人未竟的夢想之一。

帕布羅·卡薩爾斯(1876-1973)

如果卡薩爾斯從未接觸過巴赫的音樂會怎麼樣?
讓我問一個如此荒謬的問題。雖然這件作品創作於更晚的時代,但我相信有一位音樂家會重新發現這件傑作。偉大的巴洛克大提琴大師安納·比爾斯瑪(Anner Bylsma)於今年7月不幸去世,她是20世紀後半葉風靡一時的“早期樂器演奏”和“原創樂器演奏”運動的推動者之一。
許多著名的錄音和表演都是基於透過融入音樂創作時代的樂器和表演風格來恢復音樂真實形式的想法而開發的,它們徹底改變了古典音樂產業。
使用大鍵琴而不是鋼琴。
管弦樂團規模較小,節奏較快。
巴哈、莫札特、貝多芬的音樂清新、輕盈,彷彿抹去了歲月積攢的灰塵。
使用古樂器同時創造新事物很有趣!
自然,比爾斯瑪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巴赫給我留下了與我迄今為止所熟悉的截然不同的印象。

*安娜·比爾斯瑪(1934-2019)

這場演出與其說是浪漫的“歌唱”,不如說更像是一場對話。原作中舞蹈般的特質被大膽融入,節奏明快。最重要的是,樂曲的複調結構展現得淋漓盡致,越聽越有意思,越被深深吸引到巴赫的音樂世界。
“就好像它永遠都無法完成一樣。”
這是我的一個朋友用來形容比爾斯瑪的詞語,而我在很多場音樂會上看到他時,他的表現也確實如此。
見證音樂誕生的喜悅與困惑。那種氛圍讓人感到自由自在。

我想與比爾斯瑪的相遇改變了我聽音樂的方式,以前我聽音樂有點權威,追求某種「終極」的東西。

*安娜·比爾斯瑪(1934-2019)

我以前覺得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錄製《無伴奏》,或是錄製兩三遍巴赫的作品會有點奇怪,但現在我已經不在乎了。其實我很喜歡年輕的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不僅用中提琴和吉他演奏,還用馬林巴琴和薩克斯風演奏,我很喜歡。大家都在認真對待巴赫,如果聲音有所不同,你可能會在歌曲中發現新的魅力。
順便說一句,在比爾斯瑪的經歷之後,當我再次聆聽卡薩爾斯的演奏時,我能夠聽到以前聽不到的細膩和敏感之處。就像音樂會改變一樣,我的耳朵也會改變。

巴赫全集《大提琴組曲》音樂會將於11月及12月舉行兩場。表演者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巴洛克時期大提琴家兼指揮家鈴木秀美。他師從比爾斯瑪,在早期音樂的發源地擁有豐富的經驗,我們非常期待他能為我們帶來怎樣的「現代」演奏。
您可能聽不到任何有趣的閒聊,但您可以欣賞他演奏巴洛克大提琴,這是一種沒有針腳可以插入地板的樂器,放在他的膝蓋之間。
我當然想去那裡紀念拜爾斯瑪先生。


比爾斯瑪大師長期身體欠佳,有一段時間沒有來日本就過世了。我永遠不會忘記在一次演唱會結束後,在化妝間前遇見他的情景。
收到簽名並握手的感覺。
當我試著邀請他的妻子,小提琴手薇拉貝絲簽名時,發現她正在和朋友聊天。我猶豫著等,但她好心地鼓勵我直接問,說:“沒關係,問就好。”
我收到了很多寶物。

此活動已結束。
早期音樂的興起VI
鈴木秀美:終極巴赫
第一屆大提琴組曲完整音樂會
[日期與時間] 11月2日星期六,14:00-16:00(13:30開場)
[地點] 鶴見社區文化中心Salvia大廳3F音樂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