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鎌倉畫室~觀音畫師棉花花的祈禱~

從北鎌倉站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沿著陡峭的山坡,穿過綠樹成蔭的住宅區。穿過一條狹窄的小路,便來到一棟彷彿被大自然環繞的世外桃源般的建築。打開標有「kokotama畫廊」的門,一隻活潑的白色狗狗便會像守門人一樣迎接你。
「我出生在東京,並在那裡長大,自 2015 年起就一直住在北鎌倉。
當我搬到北鎌倉時,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山離我的生活比我想像的要近得多。
kokotama畫廊的老闆、居住在北鎌倉的觀音畫師Yuka如是說。櫻花在金色的背景下格外醒目,蓮花盛開的美麗景象令人嘆為觀止。她的作品創作於這片被大自然所鍾愛的土地,讓我們能夠欣賞到四季的花朵和景色。
「與城市裡的人造自然相比,這裡有著自古以來就深受當地人喜愛的里山,每天透過樹木和花朵感受到四季的變遷,讓我非常感動。
天空廣闊,夜晚的月亮和星星清晰可見,山風輕拂,鳥蟲鳴叫,令人心曠神怡。我覺得這裡是打造創意環境的絕佳地點。
距離大海僅一小段距離,當然還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和神社,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社區裡的人們非常熱情好客,我一直很感激他們的幫助。這讓我深刻地體會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重要性。
雖然她在東京出生長大,但在橫濱讀高中,神奈川縣對她來說也是學生時代留下許多回憶的地方。橫濱的風景在她眼中是怎麼樣的呢?
「高中的時候,我每天都從東京通勤到元町。
從車站到學校,要經過外國人墓地,那段坡度很陡,我記得每天爬坡都氣喘吁籲。
我學生時代居住的地區,有外國人墓園、山手的西式建築、中華街等,是個可以近距離感受到異國風情的時尚、藝術氣息濃厚的街區。
港灣裡的船隻、繁花似錦的公園、紅磚倉庫等等,處處都美得如畫。海上的月亮、港灣上泛著橘色光暈的夜空,以及港未來略帶活力的霓虹燈,都讓我愛不釋手。
最近橫濱三年展很火爆,我覺得很多人都開始對藝術有興趣了。我在元町的一家畫廊舉辦個展的時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都在以一種非常輕鬆隨興的方式欣賞藝術。
高中畢業後,他離開日本前往美國上大學。在國外的生活讓他有機會重新審視日本和自己的未來,並講述了他對觀世音菩薩的感情。
「大學期間在美國留學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國家。
當外國人問我關於日本的問題時,我發現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想更多地了解日本並與更多的人分享,於是我就開始自己探索日本,參觀神社和寺廟,學習如何穿和服以及日本畫。
最吸引我的是觀音像。
觀世音菩薩的外形與人類十分相似,讓人感覺非常親近,而當我了解到觀世音菩薩還有許多不同的形態,還有如來、明王、天武等其他神祇時,我更加感興趣了。
最重要的是,當我面對觀音菩薩時,我被它深邃的美麗、它的寬容以及它所蘊含的超越時代的多層祈禱所感動。
「當時我正在找工作,對未來的職業感到擔憂,這時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來自世界各地的祈禱者紛紛來到日本,這些祈禱者的心聲與國家和宗教無關,這深深地觸動了我。這深深地影響了我成為一名畫家的決定。”
這篇專欄文章想必是很多人第一次聽到觀世音菩薩這個職業。對我來說,觀世音菩薩也是絕對的神祇,我從未有機會從藝術的角度去接觸它。我有點忐忑,擔心自己能否真正理解它。
儘管我心存擔憂,但畫在大小不一的畫布上的觀世音菩薩,在柔和的色彩和美麗的花朵的環繞下,靜靜地微笑,走進我的內心。我驚訝地發現,光是那一抹微笑,就蘊含著如此豐富的內涵。慈悲、美麗、優雅和愛。一直以來,我對觀世音菩薩的印像都比較“靜謐”,但她筆下的觀世音菩薩彷彿與四季和自然共存,在色彩斑斕的景像中“動”動。
「我認為很多人對觀世音菩薩不感興趣或不太了解。
我希望人們能夠自由隨意地欣賞我的作品,而不會覺得因為它們是觀音像就必須以某種方式來觀看。
每次個展,我都會試著透過一個主題,傳達當時想要傳達的訊息,同時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珍惜自己的感受。
“請隨意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觀看。”正如他所說,作品本身告訴我們,“你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欣賞它。”
例如,當你參觀西方美術館時,許多畫作即使沒有宗教背景,也能被當作藝術品來欣賞。木高觀音像也是如此,即使不熟悉佛教的人也能毫無保留地欣賞,並透過學習更深層的知識來體會。
象徵這種友好和自由的作品之一是“Kokotama”,其形狀設計為圓形且可愛。
“Kokotama”寫作“心靈的寶石”,發音為“kokotama”。
在佛教中,它是寶石;在神道教中,它是避邪的桃子;在自然界中,它的形狀像花蕾或水滴。
透過在這個豐滿、溫暖的形狀上作畫,我希望創作出一件人們可以拿在手中並近距離觀看的作品。
Kokotama 誕生的初衷是希望這顆美麗的珍珠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將它握在手中的人的心。
不僅有布面作品,還有用木球表現的作品,讓參觀者可以從各個角度體驗深深紮根於這個國家的佛教。
紅葉畫的觀世音菩薩不僅和藹可親,還擁有觀世音菩薩獨有的慈悲與力量。當我問起她創作時最重視的想法時,她講述了她對觀世音菩薩真摯的感情。
「我很感激能夠成為一名觀音畫家。
我認為,光是想畫就畫觀世音菩薩是很難的。知識固然重要,但親身踏上寺廟,親身體驗,與觀世音菩薩面對面,才能逐漸邁向創作的下一步。
每座寺廟和觀音像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當地居民對它的愛戴之情又是什麼?週邊環境又如何?我會花時間研究、參觀寺廟,深入探討那些讓我感興趣、引起我興趣的事物。說到佛像,與其透過照片或視頻,不如親眼目睹。最重要的是,當我了解了寺廟的類型和它們所在的區域後,很多事情就會變得更加清晰。
如果在研究中遇到瓶頸,我有時會想:“現在不是畫這尊觀音像的時候”,然後就放棄了。到目前為止,我或偶然或透過一些奇緣,畫過許多觀音像。我珍惜每個階段的邂逅和聯繫,認真地畫下每一幅能夠畫下來的作品。能夠畫觀音像——我所祈求的事物——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因此,只要還有機會,我就會繼續努力,並每天心懷感激地畫下去。
正是因為她們珍惜並秉持著「一生難得的邂逅」這一理念,才得以開展與藝術家、咖啡館等合作項目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們採訪了Mowaka,了解她對未來的展望。
「作為一名觀音畫師,如果我能提供任何幫助,我願意積極為觀音像和寺廟做出貢獻。
去年,我第一次受三井寺的委託繪製禦本尊。
在此之前,我從未根據特定的佛像畫過作品,所以這是一個艱難的挑戰,但這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驗。
後來,我有機會畫奈良長谷寺的本尊。
如果還有機會再畫出禦本尊的話,我一定願意再試一次。
新冠疫情結束後,我希望能夠在一些我還沒機會舉辦個展的地方舉辦個展,並與世界分享我的作品。我有一個偉大的夢想。
最後,她解釋了自己成為觀音畫家的原因:
「任何人都可以祈禱。從過去到現在,為他人的幸福祈禱的願望從未改變。我相信,多年來被人們珍視的佛像,都蘊含著祈禱的精神。”
身為觀世音菩薩畫家,我踏出的第一步就是強烈地希望畫出能夠以祈禱精神感動盡可能多的人的藝術作品,並珍惜它,將它傳承給未來。
紅葉以觀音畫師的身份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她的作品和她描繪的祈願觸動了人們的心靈,並將這份祈願傳遞給了更多人。在世界各地都需要祈願的時刻,我也默默地祈禱,希望她的作品能觸及盡可能多的人。
【輪廓】
優香
觀世音菩薩

出生於東京。
由於父母活躍於時尚界,她在充滿創意的環境中長大,大學時她在藝術學院主修繪畫,希望接觸各種情感並拓寬自己的世界觀。
他一年級就讀波士頓大學,二年級轉學到紐約大學。
201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紐約大學畢業,獲得美術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回國後,他曾擔任設計師和插畫家,但他覺得對繪畫的熱情越來越強烈,因此在2013年決定從事畫家職業,並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
離開日本後,他移居海外,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日本,並再次被日本的傳統和文化所吸引。他被人們長久以來喜愛和珍視的觀世音菩薩像以及自古傳承下來的祈禱精神所感動,並萌生了創作一幅能夠觸動人們心靈的畫作的願望。他以豐富的感性和豐富的表現力,描繪出了超越佛教概念的祈禱與和諧精神的觀世音菩薩。
除了繪畫,她還專注於創作獨特的立體作品“kokotama”(心形珠子),這些作品都是她親自創作的。 “kokotama”的意思是“一顆美麗的珠子,真實地反映出心靈”,這些圖畫繪製在一顆形似寶石的木珠上。
每件作品都傾注了愛與關懷,精心製作,希望它不僅看起來賞心悅目,而且還會讓您想把它拿在手中欣賞。
他不僅創作藝術作品,也與藝術家和咖啡館合作,將自己的世界觀拓展到各個領域。目前,他擁有自己的畫廊“kokotama gallery”,該畫廊於2015年在北鎌倉開業。
Instagram: kokotama_youka
推特: @kokotamayouka
臉書: kokotamayouka
網址: https://www.youkamiur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