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地活字:守护未来的活字文化,关注凹凸之美
![凹凸の美にこだわり続け活字文化を未来に残す[築地活字]](https://magcul.net/wp-content/uploads/2018/03/d2f334f762e29d7e47eacfec80cff685.jpg)
制造业
创造事物
工匠的风景
本期网站
[职业] 铸字工匠
【工匠姓名】筑地排版大松初之
[地点] 横滨市南区
小心、缓慢、深思熟虑。
介绍利用手工技术的制造现场的部分。
这次,我们将了解一下曾经支撑日本印刷文化的凸版印刷。
即使在当今的数字时代,
他加入了筑地印刷,并获得了众多客户的支持。


一个被称为“字库”的破旧木架上,收藏着超过25万个金属字,包括汉字、平假名和字母。这就是筑地字库,成立于1919年(大正18年)。店铺深处巨大的机械噪音来自一台铸字机。在350-400摄氏度的熔炉中熔化的金属坯(锭),流入铸字机预装的凹模中,用自来水冷却后,便形成了凸字。从19岁起就在这里从事铸字工作的大松先生,如今已73岁高龄。他不时会推下眼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刚刚铸成的字。这项细致而高质量的工作,至今已持续了50多年,仍在向我们传达着字体的魅力。


筑地铸字所位于横滨市营地铁蓝线吉野町站附近,毗邻大冈川的支流中村川。一开门,就能听到机器轰鸣的巨响,以及一股独特的焦油味。这声音和气味的来源,是排列在房间深处的一排铸字机。工匠小松就近在咫尺,时刻关注着机器的运转。
这次,我们有幸采访了筑地印刷株式会社的第五代传人平乐喜一,他接手了铸字和活版印刷业务。
“我父亲,也就是前任社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至今难忘:‘旧报纸上的文字比现代报纸上的文字更不伤眼。这是因为凸版印刷时,字体的凹凸不平会造成印刷表面色彩浓度的细微差别,让眼睛得到休息。’这句话我现在也深有体会。因此,在数码印刷日益普及的今天,我感到自己肩负着使命,要将打造‘厚重’凸版印刷字样的匠人技艺,作为独一无二的正品,呈现给世人。”平乐说道。
在 Hirako 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历经岁月流传至今的各种与凸版印刷相关的工具和技术。

这就是所谓的“字模抽屉”,里面存放着字模,也就是制作字模所必需的铸模。打开抽屉,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黄铜字模。筑地字库据说储存了超过25万种字模,但由于制作这些字模的工匠已不复存在,这些存放在这里的物品被视为极其珍贵的“宝藏”。
这个“矩阵保险箱”还存放着珍贵的黄铜矩阵。


当原料金属(锭)倒入这个凹陷部分时,它就变成凸起的形状。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所谓的“字体室”,里面摆满了铸造工匠 Omatsu 制作的字体。


为什么书架要斜放呢?我问平子,他回答说:“为了防震,书架都是斜放的。因为书架设计得非常平衡,所以地震时字体不容易飞出来,这种风格代代相传。” 字体的排列方式似乎因印刷公司而异,但筑地印刷所的字体排列顺序与百科全书相同。
这是筑地字店最小的四点字排版架。这种排字工作已经消失了。
接下来,我们有机会参观操作铸字机的工匠 Omatsu 的工作场所。




用于制作字体的原始金属(锭)由 83% 的铅、15% 的锑和 2% 的锡组成。
在铸字机中,将铸锅加热到350-400度,将上述金属(锭)熔化成液体。

积聚在中心的液体金条就是。
站在冒着热气的铸造机旁,小松长时间地工作,同时密切关注着熔炉的情况。
将一根棒子放在装有熔融金属的锅中,检查材料的比重和其他“感觉”。

然后将锅中熔化的金属倒入凹形基质中。
金属流入凹型基体,用自来水冷却(上图),直到变成凸型。


细致的工作还在继续,工作人员用放大镜检查完成的微型字体。这些微型字体如果掉到地上就没用了,因为即使是最轻微的划痕也会破坏字体的美观。
由于存在与水接触而发生蒸汽爆炸的危险,因此消防法要求在铸造机上方安装排气管。
接下来,平子先生将讲解活版印刷的基本步骤。首先,在“字库”中选择与准备好的稿件相匹配的字型,然后将其放入“文本选择框”。之后,将字型放入一个叫做“字模”的金属框中,同时调整字距,制作出印版。但这一步相当困难。这不仅需要手工,还需要工匠的“精益求精”的技艺,例如对字距和行距的巧妙运用。

最后,将版框安装到配有滚筒的印刷机上,添加油墨和纸张,印刷就完成了。
筑地印刷株式会社还出售字模,这种字模的研发旨在让精美的凸版印刷更贴近人们,并方便人们将其用于各种用途。“我希望人们能用这个‘小工具’体验到自己排版和印刷的乐趣,”平乐说道。

顺便说一句,我原本以为凸版印刷的魅力在于那种仿佛刻在纸面上的深邃凹凸(就连背面也凹凸不平),但他却说道:“一直以来,人们都说凸版印刷时用力过猛的工匠不行。技艺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影响纸张背面外观,且不让凹凸不平透出纸面的情况下,将正面的凹凸完美地呈现出来。” 我很高兴听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每次在工作中收到凸版印刷的名片,我都会忍不住拿起来细细品味。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虽然只是一张名片,但它终究是一张名片。在那张握在掌心的小巧方形纸张里,镌刻着历代工匠传承下来的技艺和心思。今后,不仅在名片上,也不妨尝试一下凸版印刷,制作贺年卡吧!一张让拿起的人赞叹文字之美,忍不住想用手指轻轻触摸的贺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