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ンテンツにスキップ
藝術/攝影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報導第三部分

「第56回ヴェネチア・ビエンナーレ国際美術展」レポート 第3弾
《超50萬觀眾落幕——‘同期活動’的亞洲趨勢以及結束後如何享受雙年展》

為期約七個月的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將於11月22日閉幕。今年的2013年世博會與米蘭世博會開幕同時比往年提前約一個月開始,期間共接待參觀者約501,000人次,比2013年舉辦的上屆國際藝術展減少了24,000人次,墊底。國內外媒體採訪報導超過8000次(其中意大利2650次,國外媒體5450次),不僅在世界各大藝術雜誌上廣泛報導,在日報上也有過報導論SNS的火爆程度(特別是最後一天,Twitter註冊用戶數達到45萬,比上年增長79%,Instagram也在開業前一個月推出,目前註冊用戶數為2.8萬) )。

另一方面,最後一天官方宣布的不僅僅是參加人數,還包括作為討論論壇的各種活動的實施情況,以及與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交流成果,這些活動將引領創建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其中還提到了與穀歌合作,充分利用最新IT技術的“威尼斯雙年展在線”,以及“同期活動”(同時舉辦)。舉辦的展覽),數量逐年增加,備受關注。在 MAGCUL.NET 的最終報告中,我們將介紹這些“雙年展延續”。此外,在同期活動中,我們將回顧香港正在建設的大型公共藝術博物館M+(Museum Plus)的特別展覽,以及應私人要求而舉辦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藝術家聯合展覽。基礎。最後,我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在第一份報導中接受采訪的兩位日本館代表今後的活動。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藝術展最後一天場地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藝術展最後一天場地
攝影:Andrea Avezzù 友情提供:威尼斯雙年展

培養承載“世界未來”的未來觀眾和藝術家

威尼斯雙年展總監保羅·巴拉塔(Paolo Baratta)評價了這次國際藝術展,特別是1999年之後,當時參觀人數約為20萬,同時關註記者、評論家、年輕人等的數量。他表示,他想評價一下交流所帶來的知識和創造可能性的進一步深化和豐富。即使在參觀者的細分中,在媒體數量之後,也明確了本次參觀者中佔30%的目標群體“年輕人和學生”,可見不少。這也是一個名為“雙年展專場”的項目的成果,該項目鼓勵世界各地的大學和藝術院校欣賞威尼斯雙年展。共有來自78所大學的3518名參與者,其中24名來自意大利, 54名來自國外。

此外,威尼斯還誕生了藝術史上重要的運動和藝術家,在今年的雙年展上,來自1750年成立的威尼斯國立美術學院的60名學生躋身於世界著名的觀念藝術家之列。由藝術家漢斯·哈克(Hans Haake) 創作,金獅獎得主阿德里安·派珀(Adrian Piper) 表演。此外,除了我上次報導過的Giardini會場“紅劇院”每天舉辦的各種活動外,在Arsenale會場的Teatro alleThese舉辦了一場名為“創意時間峰會2015”的國際會議。包括活動家、教師、理論家和政治家在內的100多位演講者討論了藝術教育和其他問題。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藝術展觀眾(Giardini場館)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藝術展觀眾(Giardini場館)
照片:Alessandra Chemollo 提供:威尼斯雙年展

第56屆國際美術展雙年展專場(附參展學校名單及視頻)
http://www.labiennale.org/en/art/archive/56th-exhibition/biennale-sessions/
2015年教育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教育活動指南)
http://web.labiennale.org/doc_files/educational-en2015b.pdf
2015年(第七屆)創意時代峰會:2015年藝術雙年展課程(活動概要、演講者名單、視頻)
http://creativetime.org/summit/venice-2015/

閉幕後也可欣賞的“威尼斯雙年展在線”

無論您這次沒能去威尼斯,還是去了卻被海量的展覽淹沒,都請來體驗威尼斯雙年展與穀歌文化學院聯合開發的“威尼斯雙年展在線”。給我嗎。 “文化學院”是谷歌在互聯網上免費提供的一項服務,可以對世界各地博物館的展覽和藏品進行數字存檔並自由搜索和瀏覽。這次開發了威尼斯雙年展版本。除了展覽場館(阿森納和賈爾迪尼)外,還列出了70個國家的展館名稱,只需點擊一下,即可根據設定的主題欣賞展覽路線或照片幻燈片。除了可以360度欣賞會場風景的操作外,還可以觀看因固定日期和時間而看不到的各個會場的表演以及策展人解說的視頻。在威尼斯,雙年展管理基金會秘書處所在地查士丁尼宮的展位據說開放至2016年1月23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線上展》
第56屆谷歌文化學院在線國際藝術展
https://www.google.com/cultureinstitute/u/0/project/la-biennale-di-venezia
(點擊此處進入“日本館”頁面)
https://www.google.com/cultureinstitute/u/0/exhibit/the-key-in-the-hand/2wJSFJ9xCfj3Jw?projectId=la-biennale-di-venezia

附帶事件1
“曾建華 無限虛無”展覽

在威尼斯主島的各個空間裡,越來越多的“附帶活動”,比如與威尼斯雙年展同期舉辦的帶有國家和行政區名的特展,比如威尼斯雙年展的國家館。賈迪尼場地。增加。香港是自 2001 年以來參加此類附帶活動的行政區之一。今年,我們在軍械庫正門對面的香港館舉辦了曾建華(1976年出生於中國汕頭,現居香港)個展。是次展覽由香港藝術發展局(ADC)M+(Museum Plus)合辦,作為新型大型公共藝術博物館而備受矚目。 M+是一家專注於視覺文化的博物館,計劃於2018年在西九龍文化區開幕,西九龍文化區是香港維多利亞灣沿岸綿延2公里的摩天大樓。博物館策展團隊選擇他代表香港前往威尼斯。
曾梵志是一位藝術家,主要創作以文字為素材的壁紙和視頻裝置作品。在日本,我曾在2010年愛知三年展和2011年森美術館MAM項目中展出。在為威尼斯創作的新作中,曾梵志延續了他最近對尼采無神論和信仰的研究,並呈現了一個視頻裝置“THE INFINITE NOTHING”(直譯為“無限(意思是沒有)”)被宣布。作為一名基督徒,曾梵志觸及尼采,從佛教、西方哲學和當代電影的主題中汲取靈感,表達了尋找“不確定的終極”的旅程,跨過“河流”,面對“光”和“文字”傾盆大雨傾盆而下,“門”出現在你的面前。觀眾是否能夠找到超越其“自由意志”所暗示的“永恆輪迴”?這個展覽時尚地表達了在不斷發展的文明社會中個體以信仰和宗教的名義尋找“真實自我”的混亂的現代性,同時也與水城威尼斯聯繫在一起。好奇香港的表達趨勢,包括M+。

《鄭建華 無限虛無》
日期:2015年5月9日-11月22日
地點:Campo della Tana, Castello 2126-30122, 威尼斯, 意大利
協辦機構:香港藝術發展局、西九文化區M+
www.venicebiennale.hk

附帶活動第 2 部分
“我的東方就是你的西方”展覽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同期展覽是應私人基金會的要求舉辦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藝術家聯合展覽“我的東方是你的西方”。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後,戰爭屢屢發生,宗教衝突不斷,而在兩國邊境上,修建了據說是世界上最長的防禦牆。 Shilpa Gupta(1976 年出生於印度孟買,居住於 1995 年更名為孟買的城市)的作品將全球化社會和政治的各種邪惡和貧瘠形象化。這一次,她將默默地用複寫紙在3394米的白布上畫出一條邊界線,這是兩國邊界長度的1/1000。另一方面,拉希德·拉納(Rashid Rana,1968 年出生於巴基斯坦拉合爾,現居拉合爾)使用數字處理的照片和圖像來衡量存在的時間性和地點的概念。該展覽使用大型顯示器和直播功能,為拉合爾和威尼斯畫廊的觀眾帶來實時面對面的體驗。古杰拉爾基金會的女董事費洛斯呼籲兩國藝術家之間進行合作,增加國際活動的機會,同時提出對祖國狀況的疑慮以及克服這些疑慮的方法。 ・古杰拉爾先生是因在世界上最大的當代藝術節威尼斯將印度和巴基斯坦聚集在一起並展示南亞想要的未來願景而受到讚譽。

“我的東方就是你的西方”
“我的東方就是你的西方”

拉希德·拉納 (Rashid Rana) 亮相第 56 屆威尼斯雙年展《我的東方是你的西方》(2015)。
馬克·布洛爾攝

“我的東方就是你的西方”
地點:Palazzo Benzon, San Marco 3927, 威尼斯, 意大利
日期:2015年5月6日至10月1日
主辦方:古杰拉爾基金會
http://gujralfoundation.org/my-east-is-your-west/

始於神奈川的日本館代表藝術家和策展人的未來

最後,在接受MAGCUL.NET採訪時,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由神奈川展覽引發的日本館“Palm Key”展覽的延續。
儘管該展館甚至沒有獲獎,但裝置景觀的照片登上了意大利當地報紙的頭版,並且該展覽被歐美主要藝術報紙評為必看展覽。
每份報告都會在日本館的專門網站上更新,即使在閉幕後也可以查看。
擔任日本代表的策展人中野仁目前正在所屬的KAAT神奈川藝術劇場準備舉辦新銳展覽,介紹活躍在日本國內外的神奈川縣當代藝術家。
與此同時,日本各地也邀請他在威尼斯雙年展上進行演講,為未來代表日本館的藝術家和策展人的發展做出貢獻。
更多關於藝術家鹽田千春的信息,請參見藝術家官網以及其所屬法國主流畫廊Galerie Daniele Tamperon的最新展覽信息。
特別是藉參加威尼斯的機會,似乎決定參加“悉尼雙年展”(2016年3月18日起)。 MAGCUL.NET將繼續關注和支持鹽田先生在這場始於1973年的亞太地區首屆雙年展的國際藝術展上呈現什麼樣的作品!

最後一天的場地狀況

最後一天的場地 照片由 Andrea Avezzù 提供:威尼斯雙年展

報導責任:飯田真美(藝術史學家)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01

相關文章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