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熱愛日本傳統文化、過著前衛生活的人的展覽

一個值得參觀、觀賞和感受的藝術世界
File.9橫濱美術館「野口勇與長谷川三郎-什麼改變了,什麼沒有改變」展
井上美雪(Magcal編輯部)
野口勇的「Akari」系列作為至今仍在生產和銷售的照明燈具而廣為人知。那麼,「長谷川三郎」究竟是誰呢?
展覽的副標題是「重新發現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在野口勇所處的美國,這正是「世紀中葉」的鼎盛時期。我相信長谷川三郎也留下了一些相當風格的藝術作品。我預感我們將邂逅一個精彩的世界…我參加了展覽開幕前舉行的媒體預覽活動。雖然策展人會在展覽期間進行畫廊導覽,但這一天是唯一允許拍攝展廳的日子,所以我決定代表讀者,帶著數位相機參加這次活動。
這是野口勇的作品《花園元素》,自去年11月16日(星期五)開幕以來,一直在大畫廊展出。這件作品採用岡山產的萬成石製成,是自1959年在紐約舉辦個展以來久違的傑作。
到這裡為止都可以免費入場,所以先在寬敞明亮的空間裡慢慢欣賞一下作品吧。如果覺得印象深刻,就去售票處看看吧!野口勇 (1904-1988) 的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美國人,是一位主要在美國活躍的雕塑家。長谷川三郎 (1906-1957) 是一位畫家和評論家,他於 20 世紀 30 年代初在巴黎學習,在與野口勇相識後,也在美國工作。
兩人於1950年相識,當時正值戰後不久——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美國佔領日本期間——並發現彼此的理念相通。長谷川擔任野口的導遊,野口計畫環遊關西地區,參觀古代文化遺產。庭園、建築、水墨畫、書法、茶道、埴輪、泥人、銅鐘、陶器、俳句、禪宗、道教等等。兩人從各自的經驗中分享的「融合古老東方與新西方」的理念,是如何在他們的作品中實現的?我懷著探索略帶學術氣息的世界的心情,走進了展廳。展覽分為六個章節,長谷川和野口的作品可以交替觀看,有時可以同時觀看。
第一章。第一次看到長谷川的作品時,就被它的前衛風格驚艷到了!作品涵蓋了油畫、攝影、拼貼、版畫和拓片——簡直亂七八糟。可惜照片沒能傳達出那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戰前,長谷川參與了“自由美術家協會”的創立,戰後,他於1947年創立了“日本前衛美術傢俱樂部”,重新開始了繪畫活動。從他的職業生涯可以看出,當時的超前衛世界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不會顯得過時。我後悔不知道有這麼帥的人,也為自己的無知道歉……認識野口之後,長谷川移居美國。他把據點搬到了美國,不久後就英年早逝,所以他在日本幾乎被遺忘了。
同時,他在美國紐約舉辦個展和演講,移居西海岸後成為當時的寵兒,影響了「垮掉的一代」藝術家。然而,自他去世後,幾乎無人提及他,理由是他「不是美國人」。
可惜這只是一個看似真實的故事。當我思考這兩位藝術家——他們在創作中游走於東西方之間,並從各自的立場相互影響——之間的關係時,我偶然發現了近年來流行的「全球化」一詞。或許早在這個詞被創造出來之前,他們就一直在努力理解這個世界。展覽標題「變化與不變」的涵義或許更加深刻。
這是第六章,展現了野口勇在1954年之後創作的一系列作品,靈感來自東方和日本文化。大畫廊展出的我們熟悉的《光》和《花園元素》也屬於這一章。
或許是因為如今在日本也有很多機會接觸野口勇的作品,所以這個展廳讓我感到平靜。或許是因為在接觸那些對我來說陌生的價值觀時,我不知不覺地感到了些許緊張。
本次展覽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之外,其「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等社會主題也令人動容。展覽期間也將舉辦各種嘉賓演講活動,請務必用五感去感受「變化與不變」。
此活動已結束。
《野口勇與長谷川三郎-什麼改變了,什麼沒有改變》
期間:截至2019年3月24日星期日
地點:橫濱美術館
開放時間:10:00-18:00 *3月2日星期六至20:30
(最後入場時間為休館前 30 分鐘)
休息日:週四、3月22日(週五)※3月21日(週四、假日)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