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ンテンツにスキップ
伝統芸能

這是紐約的狂言!

狂言でござる in ニューヨーク!

21世紀狂言者的舞台
第11卷「狂言之心」在美國
大藏教義(能劇表演者狂言流大藏流派)

快步走。
他雙手插在口袋裡,大步走著。
他行走的速度是平常的兩倍,甚至更快。身為這個小鎮的居民,他走路的速度彷彿這是家常便飯。
街上人人都走得飛快,即使紅燈亮著也要過馬路。汽車毫不猶豫地鳴笛,喇叭聲在高樓大廈間迴盪。人們的膚色和髮色各不相同。

就連四處走走都很熱鬧。這就是紐約。

隨著商店和公司隨著時代而變化,紐約人將如何看待延續650年傳統的狂言表演「狂言之心」?

在美國為期五天的訪問期間,他們在紐約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紐約慶應義塾大學等教育機構舉辦了工作坊,最後一天又前往華盛頓特區,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辦了工作坊。這場演出在紐約一家名為「布魯諾沃特禮堂」的劇院舉行。

內容如下。
演出一開始,一位狂言演員便會登場,一邊喊著“快點,快點”,一邊說著“我們正趕著去紐約”。另一位狂言演員也隨之登場,兩人一邊說著「快點,快點」一邊走在紐約街頭。一路上,他不時介紹著紐約的著名景點,問道:「那個大塊頭女人是誰?」「那是自由女神像?」「這座高塔是什麼?」「這是帝國大廈」。同時,他又以一段開場白,為抵達目的地鋪墊,說道:「不知不覺就到了XX(會場名稱)!」「我們打開會場的門吧!」「咔噠咔噠咔噠~(開門聲)!」雖然這並非國內作品,但卻是專門為海外製作的。光是這一點就讓觀眾捧腹大笑。當然,這齣戲是有字幕的。

我們的方法是演出前先講課。
狂言是一種表演形式,背景始終不變,演員不依賴聲音或燈光,而是透過台詞和動作來表達一切。這部分內容包括一段表演,觀眾被要求以問答的形式猜測演員的動作。有些答案相當難猜,但觀眾們即使絞盡腦汁也玩得不亦樂乎。

我們還將介紹傳單上出現的「面孔」。
狂言面具不僅用來描繪神靈,也用來描繪動物。但當聽到這個面具是用來描繪蚊子的精靈時,大家都很驚訝。在日本,大家的反應也一樣,但翻譯員也感到很驚訝,反覆問我們“真的嗎?”

他們也有機會嘗試了一點狂言。我很高興看到他們接受狂言姿勢和發聲的挑戰。我認為這反映了日本人渴望活動身體、體驗事物,並透過體驗來加深理解的願望。有時,由於參與率太高,我們會有點懈怠…

這兩首曲子分別是《Neonkyoku》和《Fushi》。這兩首曲子都很容易理解,在日本很受歡迎。
如今,字幕在海外演出中已是司空見慣。我與主辦方能劇協會合作了近五年。如果字幕沒有及時按下,演出和觀眾的笑聲之間就會出現時間差,所以我們仔細討論瞭如何彌補這個差距,並進行了排練。多虧了這一點,我之前的緊張感得到了緩解,能夠非常輕鬆地在舞台上表演。

演出結束後,我們和工作人員一起開了一個聚會,談論了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是一個很大的收穫。
我們應該以講座還是演出為主?我們本來更希望只做演出,但講座不是更能讓人理解嗎?我們的風格是什麼?我們真正想傳達什麼?圍繞著這些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我們希望以這次討論為契機,下次帶來更具震撼力的演出。

顧客年齡各異,有些人日文流利。甚至還有一位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當我問起他們對日本古典文學和中世紀文化的興趣和研究時,我驚訝地發現,他們對那些我們難以理解的學科竟然如此了解。
日本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國家。因此,我感覺自己不僅在漫畫和Cosplay中,而且在每個時代的多元魅力中都學到了這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