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ンテンツにスキップ
美術・写真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報道第二部分

「第56回ヴェネチア・ビエンナーレ国際美術展」レポート 第2弾

2015年8月25日

“金獅獎獲獎藝術家及國家展團展,觀賞120年曆史與未來的推薦”

今年是威尼斯雙年展舉辦120週年,由威尼斯市發起,旨在為藝術和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如今,它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藝術展覽之一,有來自53個國家的136位藝術家的特展和89個國家展館的展覽,其中包括我們上次採訪的日本館,可以看到藝術表現的多元化。
在本次報導中,除了金獅獎獲獎藝術家的展品和國家館之外,我們還將由Magcal編輯部通訊員帶您進行虛擬遊覽,在這裡您可以了解威尼斯雙年展的歷史,這已經達到了一個里程碑。

首先在弗洛里安咖啡館思考歷史,然後在主會場聆聽馬克思的演講。

Café Florian是一家成立於1720年的老牌咖啡館,位於威尼斯市中心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廣場的聖馬可廣場,幾乎每天晚上都有藝術家和知識分子聚集在一起討論。 1893年,舉辦威尼斯雙年展的想法就是在這家咖啡館誕生的。雖然雙年展的目的是展示皇室的權力,但它也旨在擴大咖啡館現有的功能,即承認日本和國外當代藝術的多樣性,並透過藝術和文化鼓勵言論自由。在思考這些史實的同時,讓我們先療癒一下旅程的疲勞,準備欣賞浩瀚的展覽。

弗洛里安咖啡館

Caffè Florian 提供:Caffè Florian Venezia (Archivio Caffè Florian)

讓我們前往兩個主要場館的展覽室:位於國家造船廠舊址的軍械庫(Arsenale)和島上最大的公園、綠意盎然的賈迪尼公園(Giardini)。首先,我們前往Giardini的中央展館。這裡建造了一個大型的紅色競技場(劇院),這是今年雙年展的特色。威尼斯雙年展反映了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從現代到現在的歷史巨變。從位於展廳中央的舞台開始,跨越藝術以外的領域,重新觀察現代社會的狀態,探索當今的藝術表現。展覽的主要參考文獻馬克思的《資本論》(全四卷)將在七個月的時間裡每天朗讀,並進行小組討論、包括音樂和舞蹈在內的表演以及視頻作品的放映。可以自由觀看。

賈迪尼中央展館內的「競技場」以及在那裡舉行的活動

賈迪尼中央展館內的「競技場」以及在那裡舉行的活動
艾薩克·朱利安
《資本論清唱劇》,2015。
攝影:Andrea Avezzù 提供:威尼斯雙年展

特別展覽“全世界的未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中央閣。在5米長的梯子盡頭,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The END”,就像電影的結尾一樣。法比奧·毛里(Fabio Mauri,1926-2009)是一位羅馬人,生前與意大利電影業有著密切的聯繫,他的這個大型裝置作品暗示了“永恆的終結”,或者說展覽以銀幕消失前的一幀開始。

今年展覽的總體主題是「世界的未來」。總導演為奧奎恩韋佐(Okwui Enwezo),1963年出生於奈及利亞,現任德國慕尼黑藝術之家館長。他在展覽中展示了自己的技巧,這些展覽探討了從西方中心時代轉向後殖民時代的各種社會問題。針對上述「資本」引發的各種裂痕的現狀,本次雙年展將再次思考這個不穩定的世界與歷史的聯繫,探索我試圖呈現的藝術與社會的新關係(未來)。

金獅獎得主阿德里安·派珀(Adrian Piper,1948 年出生於紐約,目前在柏林生活和工作)在2013 年賈迪尼藝術中心創作了一幅黑板畫(Everything 21,2010-),上面寫著「一切都將被帶走」。前者想像了一種情況,其中一個孩子被迫一遍又一遍地寫下同一個單詞作為懲罰,暗示一切都注定會崩潰,而後者則建議寫一些諸如“我總是太貴而買不起”之類的東西。在軍械庫,一定要花一些時間觀看紀錄片導演林興順(1969 年出生於首爾,目前仍在首爾生活和工作)。她憑藉長篇錄像作品《Factory Complex》(2014 年)獲得了頒發給年輕藝術家的銀獅獎,該作品採訪了大約 20 名亞洲女工並記錄了她們的掙扎。頒獎典禮上,香宣說:“(除了表達嚴峻的現狀之外)我還想傳達的是,工作、生活、日常生活總是與藝術融為一體的。”

法比奧·毛里

法比奧·毛里
《裂開的機械》,2007年。
法比奧·毛里 (Fabio Mauri) 和皮爾·保羅·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都證明了法西斯主義 1971 年、2005 年。
Il Muro Occidentale o del Pianto,1993。
攝影:Alessandra Chemollo ©la Biennale di Venezia

阿德里安·派珀

阿德里安·派珀
《一切21》,2010-2013。
攝影:Alessandra Chemollo ©la Biennale di Venezia

阿德里安·派珀

阿德里安·派珀
《可能的信託登記處:遊戲規則#1-3》,2013 年。
攝影:Alessandra Chemollo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國家館多元化的嘗試

賈迪尼 (Giardini) 林立著獨特的國家展館,因此請務必前往比利時館 (Belgium Pavilion)。比利時館是第一個國家館,建於 1907 年。在本次展覽中,不僅有布魯塞爾的藝術家,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0多位藝術家將共同探討1908年被比利時政府殖民的比利時的「微觀歷史」。這部影片以反抗統治的歌曲和倫巴節奏為特色,遠離了歐洲及其殖民地之間發生的剝削和暴力的不幸故事,描繪了殖民地剛果發展起來的藝術、音樂和行為。好處諸如促進文化活動等原則。

“一二三”

《一、二、三》,文森梅森和諾曼,布魯塞爾。

比利時館「Personne et les Autres」展覽(展覽現場)
比利時館「Personne et les Autres」展覽(展覽現場)

比利時館「Personne et les Autres」展覽(展覽現場)
攝影:MAGCUL.NET編輯部
http://www.personne-et-les-autres.be/

最後,讓我們前往此次榮獲金獅獎的亞美尼亞館。展覽地點是位於San Lazaro degli Armeni(意為「亞美尼亞島」)島上的一座修道院,距離威尼斯主島約20分鐘船程。這裡也舉辦了一場群展,由來自不同出生地和活動基地的 16 位藝術家組成,他們都是 100 年前發生的亞美尼亞種族滅絕事件中流離失所的人們的後裔。他們的祖國位於土耳其東部,不斷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這個島嶼也被威尼斯共和國贈予了18世紀土耳其入侵期間逃離該國的亞美尼亞僧侶。為了在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反思“Armenity”,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正在展出追溯自己身份和記憶的作品。薩爾基斯(Sarkis,1938年出生於伊斯坦布爾,目前在巴黎生活和工作)出生於當時處於侵略者一邊的土耳其,他在彩色玻璃上描繪了日常生活,彩色玻璃上通常畫有宗教圖畫,並使用即使在夜間,LED 燈也能避免受到自然光的影響除了照明作品外,Hera Büyüktaşçıyan(1984 年出生於伊斯坦布爾,目前生活和工作)還透過雕塑表達了這座修道院作為歐洲最重要的印刷機之一的歷史。這些現代作品似乎在這座安靜的修道院裡實現了和平的「團聚」與「和解」。你可以感受到藝術交流克服負面歷史的力量。

亞美尼亞館「Armenity/」展覽(展覽現場)
亞美尼亞館「Armenity/」展覽(展覽現場)
薩爾基斯

亞美尼亞館「Armenity/」展覽(展覽現場)
http://www.armenity.net/
【Top 4】攝影:MAGCUL.NET編輯部
[下1分] Sarkis《Croix de brique, from Ailleurs ici, Chaumont-sur-Loire》, 2012. © Piero Demo, 2012

報導撰稿人:飯田真美(藝術史學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