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森幹太先生在能劇舞台上架起特製顯示器,用日文和英文字幕表演能劇。野村萬齋活躍於跨流派表達,例如以狂言風格表演莎士比亞和舞動現代音樂。前幾天,在橫濱能劇場的“認識能的會面”中共同主演後,我們請他們談談日本傳統表演藝術能和狂言的魅力以及他們未來的活動。
在第一部分中,我們將詢問他對在保留能和狂言傳統的同時吸引現代觀眾的新嘗試的想法。
Nakamori Kamakura Noh Stage 使用字幕是為了讓初次觀看的觀眾和海外遊客更加享受能樂。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能劇的故事和習俗,所以他們需要一些幫助才能享受舞台。但是,如果動作的意思、台詞等都加上字幕,觀眾就會忙著看字幕,根本沒有時間看舞台。我們希望觀眾能夠在享受舞台上展現的世界的同時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所以字幕只是輔助性的。雖然還在實驗階段,但我們願意和正在研究耳機導軌的團隊交流意見,提供更好的產品。
野村狂言的台詞都是口語化的,所以即使是古話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有些單詞光聽是聽不懂的,所以我們在讚助演出的小冊子中加入了詞典功能。例如,“布莫”。字面意思是“父母”,所以提前查一下,不用看字幕也能看懂。我希望能夠選擇觀眾容易享受的方法。
中森在現代的日本,我想很多人都留下了能“難”、“無趣”的印象。我們也參觀了學校,但大多數老師和學生家長以前從未看過能劇表演。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人們對能產生興趣。以後會繼續積極走訪學校,我覺得有必要提供觀看的支持,比如字幕。
但是,如果改變舞台使其更容易理解,它就不再是能了。我正在尋找一種方法,讓每個人都可以訪問它,同時保持傳統形式。
如果改變野村料理的配方,就會變得完全不同,能和狂言也是如此。在珍惜傳統的能劇場的同時,他有時會去學校等設施和瀧木能劇等露天場所。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按照食譜享用美食也很重要。
然而,有一個困境,即使在經典世界中使用的詞語是日語,但它們與外語一樣難以理解。在這方面,能劇和狂言的世界正在反複試驗,例如添加字幕和改變呈現方式。
野村我也在嘗試與不同類型的人合作,但只有在我能找到與狂言世界的接觸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比如我曾經跟著當代音樂家約翰·凱奇的音樂跳舞,他的音樂取材於風聲、天空的顏色等自然現象,這正是能劇和狂言的世界。另外,在以狂言風格演繹莎士比亞時,“中世紀”是共同點。人類無法理解的存在、威風凜凜的強大力量、對神明的恐懼等等,也是狂言的主題,所以可以毫不費力地演繹出來。
然後,如果被問到,“你打算用迪斯科舞曲跳舞嗎?”我並不是說不能做到,但我認為如果我們不隨著數字世界的節奏起舞也沒關係。我不認為有什麼我做不到的,但那會失去狂言的好處。我認為關鍵在於是否有某種東西與狂言的根源有關。我和中森管弦樂團一起表演過,但我覺得這是我們隨著管弦樂隊跳舞和管弦樂隊演奏能樂背景音樂之間的妥協。如果您能投入大量時間和預算來創作一首原創歌曲,那該多好,但是簡單的合作很難。
我還編排了野村芭蕾舞團的“Bolero”,這是因為與稱為“Sanbaso”的狂言舞蹈的共通性。重要的是找到兩者之間的共性並將它們聯繫在一起。如果連接不能說服客戶,就會被稱為“怪異”。
野村狂言經常以“我來自附近”這句話開頭。他們連名字都不報,不管是皇帝還是其他人,都是不分高低的“身邊人”。我認為這與能樂完全相反。
中森沒錯。能劇發展為宗教劇,其基本思想是敬神、敬佛、敬天皇。
野村狂言描繪了一種逆轉現象。本應偉大的主子卻失敗了,僕人太郎卡亞更聰明。即使在婚姻關係中,男人也邋遢,女人更可靠。
在狂言的世界裡,認識到“如果從鳥瞰的角度看世界,即使裝作狂妄自大的人也是‘附近的人’”,就會受到批評。當你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人的生命時,你可以一笑置之,說:“人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你能感受到那裡的宣洩。在一個不好的世界裡,你可能是一個不好的人,但你可以想,“嗯,就是這樣。”我相信這就是狂言發揮解毒作用的地方。 *狂言“看不見的狸貓”攝影:正川真司
中森我認為即使是一首歌的演奏方式也不是單一的。根據不同的想法,有各種各樣的作品,也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方式,所以自己選擇很有趣。例如,只要選擇能面具,就可以變成少婦或老婦人,因此可以一邊想像自己一邊自由指揮。可能有點接近拍電影的感覺了。製作歌曲讓顧客自由享受是我的樂趣之一。
此外,我們的工作是培養可以說“有趣”的客戶。只看一次不會覺得自己學到了教訓,所以你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去能劇場,看看不同的人如何表演,“那個人是這樣的”和“這個人”是這樣的。方向。我認為培養能夠享受相同食材的不同口味的顧客很重要。